close

幫助別人真的會擔到他人的因果業障嗎?

image

他人的因果業障是不會被你承擔到的,除非

要談因果業障前,首先要先了解「業」,何謂「業」?「業」是佛教術語,是一種由思想、念頭所產生的,只要念頭一出現時,若當下沒將其懸置(忽略其念頭),而隨著念頭所轉,最後將形成行為的動機,就是慾望,這時「業」既將產生,就是所謂的「因」,並同時會形成無形的記憶,並存於「道」的自然法則(因果法則)裡,生生世世將如影隨形。這「業」力會讓業主(事主)不知不覺想要去滿足這慾望,所以就會有後續的所謂「業力牽引」與「業報」了,這就是「果」由「因」生。

「業報」是伺機而動的,待因緣俱足(如同瓜熟蒂落),將會自然發生於現實之中。這也是是否會再度墮落於六道輪迴的重要依據。限於章節,就不再此贅述。

「因」與「果」是大道的自然運作法則中的重要因素。凡起心動念是「因」,因緣俱足而發生的事即是「果」。「善有善報、惡有惡報」乍看之下似乎因果的自然法則是個典型的賞罰系統,其實不然,凡事皆由「因」起(緣起),由受「果」而圓滿(緣滅)。大至一個世界,小如一個微塵,都沒有實存的自性可言,而因緣不同,或同時有多種因緣同時合和俱足,其「業報」就會互相牽引、引響,所產生的結果就會有所差異。所以每個人都必須要為自己生生世世的念頭與行為負責。

我想大家所關心的是在善意幫助他人而無意間所種下的惡因,舉例:如果事主在前世為了私慾作惡害人而種下惡因,今世受到前世冤親債主索討果報(業報),而痛苦不堪,這算是典型的應得業報。若事主透過誠心懺悔、行善布施並將其功德迴向給其冤親債主的種下善因,待其因緣合和併俱足時,將可以重報輕受,化解此業報,來個圓滿收場。但,若今生事主仍不知悔改,其不同狀況如下:

以付錢了事:

事主雖命中仍有福德可用,有貴人相助,但不誠心向冤親債主懺悔,心存付錢了事。一旦因緣已經俱足時,事主或許可以順心的邀約到某甲(他人)代其處理前世怨債。不過,若某甲為私利不查明前因後果(尤其是靈界之事)或肆意的為事主出頭,強行排解此惡因業報。這位某甲能力強、道行高深,或許可以暫時驅離其冤親債主,令事主暫時得到緩解,但此事也定會與某甲產生另一個惡因(結下樑子),未來將受其業報這就會承擔到事主延伸業報(此為新種下的惡因)。不過,別高興太早,此業報事主未受,這冤親債主並不會真正離開、得到解脫,而是待事主以及某甲福德用盡,或是運勢低落之時,再來連本帶利的索討;若某甲能力平平、道行不深,當下就連事主一併被冤親債主修理,連還手的機會也不會給。

當然,事主真正的貴人,定會要求事主當下誠心懺悔、日後行善佈施並將其功德陸續迴向給其冤親債主並獲得原諒的種下這善因,如此事主才能化重報為輕受,圓滿事主與冤親債主的前世怨債,彼此都得圓滿解脫、得樂離苦。某甲這位局外人當然不會承擔到事主業報,反而是行善積德,種下善因唷~

以草草了事:

事主認為前世歸前世,今生歸今生,不須太認真,所以,隨便網路報名、宮廟報名或隨意請人祭改。已經無誠意向冤親債主懺悔之心,法會舉行時,又不親自到場參加,草草付錢了事。如此之舉,不但不是在消業障、赦因果,反而是讓其冤親債主累積更多的怨恨,種下更多更深的惡因。

在事主無誠心處理之際,若還有人自告奮勇,要強行為事主排災解難、或一再勉強事主要如何處理此事、或慫恿事主輕忽此事時,此局外人將不知不覺中種下了新惡因。因此,這位仁兄也會如上述般,被事主其冤親債主修理,而承擔到延伸業報。

如此說來,就是眼不見為淨、耳不聞為宜,閒事少管、自掃門前雪、換來清閒嗎?這倒不是,若幫助他人時,只要心存善念,不求回報,量力而為即可,凡事皆有因緣。尤其是靈界因果之事,更應謹慎處理,非神職之人,就別介入事主與其冤親債主怨債之中,應在旁適當勸說事主相信因果真理,虔誠禮拜仙佛菩薩、唸經誦典並盡力實踐、誠心懺悔、多行善、多佈施,不忘即時迴向,如此不但可以助人排災解難,也不會讓自己身處險境,不知不覺中種下莫名惡因,招來無妄之災。

佛渡有緣人,只要適當勸說,若是因緣合和俱足,事主將會虔誠悔過、主動誠心彌補過錯,事主將重報輕受,其冤親債主將得到解脫、得樂離苦,勸說之人也將種下善因,如此才是圓滿之道。若機緣未到或福德未足時,事主將會屢勸不聽、惡性難改,屆時受到慘重的業報也是應得的,這也是一種圓滿,不是嗎?

arrow
arrow

    牆垣修竹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